⒈ 亦作“證佐”。
⒉ 證人。
⒊ 證據(jù)。
⒈ 亦作“證佐”。
⒉ 證人。
引《史記·五宗世家》:“天子遣大行 騫 驗(yàn)王后及問王 勃,請逮 勃 所與姦諸證左,王又匿之。”
《百喻經(jīng)·說人喜瞋喻》:“若引證佐,用自明白。”
《新唐書·張易之傳》:“后問:‘孰為證左?’ 易之 曰:‘鳳閣舍人 張説。’”
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事皆子虛烏有,證佐亦莫不倒戈。”
⒊ 證據(jù)。
引《朱子語類》卷六五:“這箇只且恁地,無大段分曉證左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玩具·秦璽始末》:“為真為偽,漫無證佐。”
⒈ 當(dāng)時(shí)親知親見其事,可以證明實(shí)際情形的人。
引《漢書·卷九九·王莽傳中》:「召會吏民,逮捕證左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