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游問孝。子曰:'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(yǎng)。'……子夏問孝。子曰:'色難。'”朱熹集注:“色難,謂事親之際,惟色為難也。”一說,謂承順父母顏色。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“色難者,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。”后因稱人子和顏悅色奉養(yǎng)父母或承順父母顏色為“色養(yǎng)”。
⒈ 一說,謂承順父母顏色。
引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游 問孝。子曰:‘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(yǎng)。’…… 子夏 問孝。子曰:‘色難。’”
朱熹 集注:“色難,謂事親之際,惟色為難也。”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王長豫 為人謹順,事親盡色養(yǎng)之孝。”
《舊唐書·裴漼傳》:“漼 色養(yǎng)劬勞,十數(shù)年不求仕進。”
明 李贄 《復(fù)士龍悲二母吟》:“近聞此孫不愛讀書,稍失色養(yǎng)於二大母。”
⒉ 后因稱人子和顏悅色奉養(yǎng)父母或承順父母顏色為“色養(yǎng)”。后因稱人子和顏悅色奉養(yǎng)父母或承順父母顏色為“色養(yǎng)”。
引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:“色難者,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?!?/span>
⒈ 和顏悅色的孝養(yǎng)父母,
引《文選·潘岳·閑居賦·序》:「太夫人在堂,有羸老之疾,尚何能違膝下色養(yǎng),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