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駁馬”。
⒉ 毛色斑駁之馬。
⒊ 梓榆的別名。
⒋ 古代北方部族名。
⒈ 亦作“駮馬”。
⒉ 毛色斑駁之馬。 《管子·小問(wèn)》:“桓公 乘馬,虎望見(jiàn)之而伏。
引桓公 問(wèn) 管仲 曰:‘今者寡人乘馬,虎望見(jiàn)寡人而不敢行,其故何也?’ 管仲 對(duì)曰:‘意者君乘駮馬而洀桓,迎日而馳乎?’公曰:‘然’。”
《周書·齊煬王憲傳》:“太祖 嘗賜諸子良馬,惟其所擇, 憲 獨(dú)取駁馬。”
⒊ 梓榆的別名。
引《詩(shī)·秦風(fēng)·晨風(fēng)》“隰有六駁” 三國(guó) 吳 陸璣 疏:“駁馬,梓榆也。其樹(shù)皮青白駁犖,遙視似駁馬,故謂之駁馬。”
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補(bǔ)筆談·辯證》:“梓榆,南人謂之樸, 齊 魯 間人謂之駁馬。”
⒋ 古代北方部族名。
引《新唐書·回鶻傳下》:“又有 駮馬 者,或曰 弊剌,曰 遏羅支,直 突厥 之北,距京師萬(wàn)四千里……以馬耕田,馬色皆駮,因以名國(guó)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