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處于受驚或受驚者的狀態(tài)。
例愕然四顧。
英in astonishment;
⒈ 驚訝貌。 《史記·黥布列傳》:“楚 使者在,方急責(zé) 英布 發(fā)兵,舍傳舍。
引隨何 直入,坐 楚 使者上坐,曰:‘ 九江王 已歸 漢,楚 何以得發(fā)兵?’ 布 愕然。”
唐 沉亞之 《馮燕傳》:“明旦 嬰 起,見妻毀死,愕然,欲出自白。”
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下:“我言 舜 是世間大不孝的子, 瞽瞍 是世間大慈的父。 鳴治 愕然請(qǐng)問(wèn)。”
《人民文學(xué)》1987年第3期:“她瞧瞧丈夫那如嚴(yán)霜壓蓋的白發(fā),那還不到九十斤重的棱棱瘦骨,那微微顫抖的嘴唇,眼鏡后面那痛苦和哀求的眼神,愕然停住了。”
⒈ 驚奇的樣子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八》:「金光洞主愕然而驚。」
《紅樓夢(mèng)·第七八回》:「眾清客都愕然驚問(wèn)道:『不知底下有何奇事?』」
反坦然
英語(yǔ)stunned, amazed
法語(yǔ)être surpris, être abasourd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