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綜核”。
⒉ 謂聚總而考核之。
⒈ 亦作“綜覈”。謂聚總而考核之。
引《世說新語·賞譽(yù)》“劉慶孫 長才”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八王故事》:“劉輿 才長綜覈。”
《舊唐書·代宗紀(jì)》:“至于領(lǐng)録天下之綱,綜覈萬事之要,邦國善否,出納之由,莫不處正於會(huì)府也。”
宋 蘇轍 《代滕達(dá)道龍圖蘇州謝上表》之一:“方先帝臨御之始,寔羣臣綜覈之秋。”
《明史·劉安傳》:“今明天子綜核於上,百執(zhí)事振刷於下,叢蠹之弊十去其九,所少者元?dú)舛!?br />梁啟超 《<史記·貨殖列傳>今義》:“西人綜核貿(mào)易情形,大率以十年為一運(yùn)。”
⒈ 綜聚而考核。《漢書·卷八·宣帝紀(jì)》贊曰:「孝宣之治,信賞必罰,綜核名實(shí)。」也作「綜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