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逼蹴”。
⒉ 逼迫;窘迫。
⒈ 亦作“逼蹴”。逼迫;窘迫。
引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至理》:“﹝ 張良 ﹞坐 呂后 逼蹴,從求安太子之計(jì), 良 不得已,為畫致四皓之策。”
《魏書·崔延伯傳》:“賊以 延伯 眾少,開營(yíng)競(jìng)追,眾過十倍,臨水逼蹙。”
《陳書·蕭摩訶傳》:“然老夫受脤專征,不能戰(zhàn)勝攻取,今被圍逼蹙,慙寘無地。”
《資治通鑒·齊武帝永明六年》:“始立 牛埭 之意,非茍逼蹴以取稅也;乃以風(fēng)濤迅險(xiǎn),濟(jì)急利物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