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食萍”、“食蓱”。指天子宴群臣嘉賓。亦指參加天子宴賢臣的宴會(huì)。語(yǔ)出《詩(shī)·小雅·鹿鳴》: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”
⒉ 比喻秉志高潔,不慕爵祿。
⒈ 亦作“食萍”、“食蓱”。指天子宴群臣嘉賓。亦指參加天子宴賢臣的宴會(huì)。
引語(yǔ)出《詩(shī)·小雅·鹿鳴》: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”
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(shī)·阮瑀》:“自從食蓱來(lái),唯見(jiàn)今日美。”
南朝 齊 王融 《<三月三日曲水詩(shī)>序》:“信凱讌之在藻,知和樂(lè)於食蘋。”
《藝文類聚》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《荊州放生亭碑》:“故知魚(yú)鳥(niǎo)一觀,俱在好生,欲使金牀之鴈,更及 衡陽(yáng) 之侶;雪山之鹿,不充食萍之宴。”
隋 江總 《勞酒賦》:“乃遵執(zhí)爵之典,爰降食蘋之讌。”
⒉ 比喻秉志高潔,不慕爵祿。
引南朝 宋 鮑照 《與伍侍郎別詩(shī)》:“民生如野鹿,知愛(ài)不知命……傷我慕類心,感爾食蘋性。”